MCU - SPI总线介绍 + W25Qx驱动设计
目录
1. SPI总线介绍
2. SPI通信原理详解
3. SPI时序解析
4. SPI + W25Qx存储驱动设计
1. SPI总线介绍
1.1 总线概述
SPI(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)是一种高速全双工的同步串行通信协议,由Motorola于1980年代提出。其典型特性包括:
- 四线通信:SCLK/MOSI/MISO/CS ;
- 主从架构:支持一主多从模式 ;
- 无寻址机制:通过硬件片选(CS)选择设备;
- 时钟驱动:传输速率可达50MHz+ ;
1.2 核心优势对比
特性 SPI I2C UART 通信模式 全双工 半双工 全双工 最高速率 50Mbps 3.4Mbps 1Mbps 硬件复杂度 中等 低 低 寻址方式 硬件片选 软件地址 无 2. SPI通信原理详解
2.1 信号线定义
信号线 名称 方向 作用描述 SCLK 串行时钟线 主→从 同步数据传输时钟 MOSI 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 主→从 主设备数据发送通道 MISO 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 从→主 从设备数据响应通道 CS/SS 片选信号 主→从 从设备使能控制(低电平有效) 2.2 数据传输机制
数据以 移位寄存器 方式传输,典型工作流程:
// 典型数据交换伪代码 void SPI_Transfer(uint8_t* txData, uint8_t* rxData, uint32_t size) { CS_LOW(); for(int i=0; i SCLK_TOGGLE(); rxData[i] = ShiftByte(txData[i]); } CS_HIGH(); } /* USER CODE BEGIN SPI1_Init 0 */ /* USER CODE END SPI1_Init 0 */ /* USER CODE BEGIN SPI1_Init 1 */ /* USER CODE END SPI1_Init 1 */ hspi1.Instance = SPI1; hspi1.Init.Mode = SPI_MODE_MASTER; hspi1.Init.Direction = SPI_DIRECTION_2LINES; hspi1.Init.DataSize = SPI_DATASIZE_8BIT; hspi1.Init.CLKPolarity = SPI_POLARITY_HIGH; // 串行同步时钟的空闲状态为高电平 hspi1.Init.CLKPhase = SPI_PHASE_2EDGE; hspi1.Init.NSS = SPI_NSS_SOFT; hspi1.Init.BaudRatePrescaler = SPI_BAUDRATEPRESCALER_256; hspi1.Init.FirstBit = SPI_FIRSTBIT_MSB; hspi1.Init.TIMode = SPI_TIMODE_DISABLE; hspi1.Init.CRCCalculation = SPI_CRCCALCULATION_DISABLE; hspi1.Init.CRCPolynomial = 10; if (HAL_SPI_Init(&hspi1) != HAL_OK) { Error_Handler(); } /* USER CODE BEGIN SPI1_Init 2 */ /* USER CODE END SPI1_Init 2 */ } // CS 拉低电平,开始通讯 W25Q_CS_LOW(); // 发送写使能命令 W25QHardWriteReadByte( W25Q_CMD_WRITE_ENABLE); // CS 拉高电平,结束通讯 W25Q_CS_HIGH(); } // 判断数据的有效性 if((!data) || (len uint8_t len = numByte, i = 0; // 判断数据的有效性 if((!buf) || (numByte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!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 图片声明: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,觅知网授权图片,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和百度,360,搜狗等多加搜索引擎自动关键词搜索配图,如有侵权的图片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