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报告生成与参数传递的实践指南

06-01 1554阅读

Web报告生成与参数传递的实践指南

背景简介
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企业内网对于数据报告的需求日益增长。在本篇博客中,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Web技术在企业内网中生成和传递报告参数。我们将参考书籍章节内容,学习如何使用URL参数和超链接,以及如何通过表单和ASP.NET技术实现这一过程。

URL参数在行动

首先,通过设定一个场景,销售副总裁希望在公司内网中提供一种查看报告的方式。我们可以使用超链接通过查询字符串来传递所有参数。例如,一个关于销售人员的报告可以通过特定格式的URL进行访问,如下所示:

Sales By Salesperson

表单提交与参数验证

如果需要生成报告并指定参数值,可以将参数作为表单发送的一部分。页面首次运行时,会直接提交到报告服务器以获取渲染后的报告。为了简化实现,可以绕过正常的ASP.NET功能,使表单以普通HTML表单的形式运行。例如:

    
        

Form for report

Employee ID:

缺点及解决方案

直接联系报告服务器的缺点是表单中的控件没有验证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有两个选择:添加一个JavaScript表单处理器或转向ASP.NET处理表单提交。以下是JavaScript的示例代码:

function CheckForm() {
    var field = form1.EmployeeID;
    var regex = /^\d*$/;
    if(regex.test(field.Value)) {
        return true;
    } else {
        alert('Employee ID must be a number');
        return false;
    }
}

另一种方法是使用ASP.NET服务器控件来构建页面,如以下示例所示:

    
        

Form for report

Employee ID:

使用SOAP和WSDL

文章最后介绍了使用SOAP和WSDL与报告服务器通信的方法。虽然WSDL和SOAP具有复杂的结构,但多数情况下,开发者不需要手动创建它们。Visual Studio等工具提供了创建WSDL和代理类的简便方式。以下是设置Web引用的步骤:

  1. 右键点击项目,选择添加Web引用。
  2. 输入WSDL的URL,例如: http://localhost/ReportServer/ReportService.asmx?WSDL 。
  3. 设置Web引用的名称,例如: AdventureWorksReports 。
  4. 在web.config文件中设置 以使用用户的凭据。

构建报告渲染页面

为了渲染报告为图像,我们可以通过Web应用程序设置一个页面,如 RenderReport.aspx 。页面中包含一个图像按钮和一个面板,图像按钮用于显示报告的图像版本,而面板用于处理渲染的报告。以下是页面的基本结构:


通过设置 Page_Load 事件来加载页面时的初始状态:

Protected Sub Page_Load(ByVal sender As Object, ByVal e As System.EventArgs) Handles Me.Load
    If (Page.IsPostBack = False) Then
        BindImage()
    End If
End Sub

并构建 BindImage() 子程序来渲染图像:

Public Sub BindImage()
    ' 代码省略,具体实现渲染图像的过程
End Sub

总结与启发

通过本章的学习,我们了解了在Web应用程序中如何使用URL参数和表单来传递报告参数,并且知道了如何通过Web服务描述语言(WSDL)和面向服务的架构协议(SOAP)来与报告服务器进行通信。这些技术的实践应用不仅提高了报告生成的效率,也增强了Web应用程序与报告系统之间的互动性。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应重视数据安全和验证机制的完善,确保报告的安全性和准确性。同时,掌握ASP.NET和Visual Studio的使用,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高质量的Web应用程序,实现业务需求。

进一步阅读推荐

  • 《ASP.NET高级编程》
  • 《Visual Studio 2005从入门到精通》
  • 《Web服务实践指南》

   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Web报告生成与参数传递的相关技术。

    Web报告生成与参数传递的实践指南
   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  Web报告生成与参数传递的实践指南
   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!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 图片声明: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,觅知网授权图片,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和百度,360,搜狗等多加搜索引擎自动关键词搜索配图,如有侵权的图片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。

相关阅读

目录[+]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