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06-01 1071阅读

接口完成之后,自己使用postman测试了一下,没有问题;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可是在和小组前端调试接口的时候,他却说访问不了;

信息如下:(我自己写的一个打印请求信息的拦截器)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发现报错信息是:

 Content type '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;charset=UTF-8' not supported

也就是说发送过来的内容格式为 “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;charset=UTF-8”,这个内容格式后端不支持;

主要是因为我的后端使用的是@RequestBody注解接收的参数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这个注解需要“application/json”格式的数据;

让后前端就加了一个

headers: {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'Content-Type': 'application/json;charset=UTF-8'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可是此时他使用的框架却报错了

Network Error

AxiosError: Network Error

    at XMLHttpRequest.handleError (webpack-internal:///.de_modules/axiosb/adapters/xhr.js:160:14)

并且我后端的信息如下: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请求方式为OPTION;(可是他发送的是Post)

我也看不懂

去问了一下chatgpt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也去搜了许多相关的博文,

后面发现将Content-Type设置成application/json会受到同源政策的限制。就会会先发送一个option请求嗅探服务器是否具有应答的能力,然后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。

此时关键的就来了,

"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"响应头告诉浏览器服务器允许的额外请求头,以便浏览器可以继续发送实际的跨域请求。

也就是说后端需要设置一个"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"让浏览器发送真实的跨域请求(这里设置了headers的请求);

代码如下:添加一个拦截器

package com.kzj.common.filter;
import javax.servlet.*;
import javax.servlet.annotation.WebFilter;
import javax.servlet.http.HttpServletResponse;
import java.io.IOException;
@WebFilter//需要启动类开启@ServletComponentScan才会生效
public class MyAddCrossOrigin implements Filter 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doFilter(ServletRequest servletRequest, ServletResponse servletResponse, FilterChain filterChain) throws IOException, ServletException {
       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=(HttpServletResponse)servletResponse;
        //允许来自任何源的跨域请求
        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", "*");
        //设置允许的请求头为"X-Requested-With"和"Content-Type"。这样设置允许浏览器发送带有这些请求头的跨域请求。
        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","X-Requested-With, Content-Type");
        //指定了服务器允许的跨域请求方法
        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", "POST,GET,PUT,DELETE");
        filterChain.doFilter(servletRequest,response);
    }
}
  1. 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", "*");

    这一行设置了"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"响应头,将其值设置为"",表示允许来自任何源的跨域请求。使用""表示允许所有源进行访问。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,因为允许所有源的访问可能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。在生产环境中,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将"*"替换为允许的具体源。

  2. 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", "X-Requested-With, Content-Type");

    这一行设置了"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"响应头,指定了服务器允许接收的额外请求头。在这里,设置允许的请求头为"X-Requested-With"和"Content-Type"。这样设置允许浏览器发送带有这些请求头的跨域请求。

  3. 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", "POST,GET,PUT,DELETE");

    这一行设置了"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"响应头,指定了服务器允许的跨域请求方法。在这里,设置允许的请求方法为POST、GET、PUT和DELETE。这样设置允许浏览器使用这些方法发起跨域请求。

通过这些设置,服务器告知浏览器允许来自任意源的跨域请求,并且允许接收特定的请求头和请求方法。这样可以解决浏览器中的跨域限制,使前端代码能够与后端进行跨域通信。

修改后后端就可以正常的收到请求了

postman可以通的请求,前端通不了(前端添加Content-type,后端收不到请求)
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!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 图片声明: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,觅知网授权图片,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和百度,360,搜狗等多加搜索引擎自动关键词搜索配图,如有侵权的图片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。

相关阅读

目录[+]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