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决Spring Boot中Druid连接池“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“警告

06-01 1527阅读

在使用Spring Boot结合Druid连接池时,开发者可能会遇到"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"的警告信息。虽然这通常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,但这些警告信息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扰。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的原因,并提供几种解决方法。

问题现象

在使用Druid连接池的新版本(如1.2.5)时,控制台可能会时不时打印以下警告:

WARN  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AbstractDataSource - 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. , jdbcUrl : [your-jdbc-url]

这表明Druid连接池检测到某些数据库连接已经超过了一定时间没有活动,因此被标记为长时间空闲并被丢弃。

产生原因

经过查看Druid的源码,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Druid连接池对MySQL连接的处理逻辑。在DruidAbstractDataSource类的testConnectionInternal方法中,如果连接空闲时间超过60秒,Druid会认为该连接已经不再有效,并将其丢弃。

if (valid && isMySql) {
    long lastPacketReceivedTimeMs = MySqlUtils.getLastPacketReceivedTimeMs(conn);
    if (lastPacketReceivedTimeMs > 0 && 
        mysqlIdleMillis >=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) {
        discardConnection(holder);
        LOG.warn("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. " +
                 ", jdbcUrl : " + jdbcUrl + ", version : " + VERSION.getVersionNumber() +
                 ", lastPacketReceivedIdleMillis : " + mysqlIdleMillis);
        return false;
    }
}

解决办法

1. 修改Druid配置

一种解决方法是修改Druid的配置,通过设置druid.mysql.usePingMethod=false来避免使用MySQL的Ping方法来检查连接有效性。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:

  • 运行时配置:在运行参数中增加-Ddruid.mysql.usePingMethod=false。
  • Spring配置:在Spring的配置文件中添加:
    spring:
      datasource:
        druid:
          mysql:
            usePingMethod: false
    

    2. 调整数据库配置

    另一种方法是调整数据库的配置,例如MySQL的wait_timeout参数,以增加数据库端的空闲超时时间,从而减少因为数据库端关闭连接而导致Druid报错的情况。

    3. 代码层面的优化

    最后,确保应用程序在使用数据库连接时,能够及时释放资源,避免不必要的连接泄露。

    结语

    虽然"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"的警告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,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,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。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。

    解决Spring Boot中Druid连接池“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“警告
   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  解决Spring Boot中Druid连接池“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“警告
   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  解决Spring Boot中Druid连接池“discard long time none received connection“警告
   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!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 图片声明: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,觅知网授权图片,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和百度,360,搜狗等多加搜索引擎自动关键词搜索配图,如有侵权的图片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。

目录[+]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