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Logic XMLDecoder反序列化漏洞(CVE-2017-10271)深度解析与实战复现
0x00 漏洞概述
CVE-2017-10271 是Oracle WebLogic Server WLS Security组件中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。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XML请求,利用XMLDecoder反序列化机制绕过安全验证,最终实现服务器权限接管。
影响版本
- WebLogic 10.3.6.0
- WebLogic 12.1.3.0
- WebLogic 12.2.1.0~12.2.1.2
漏洞危害
- 远程代码执行(RCE):直接获取服务器Shell
- 数据泄露:读取数据库配置、密钥等敏感信息
- 横向渗透:作为跳板攻击内网其他系统
0x01 漏洞原理
技术背景
WebLogic的wls-wsat组件(Web Services Atomic Transaction)用于处理SOAP协议请求,其核心流程如下:
SOAP Request → XMLDecoder解析 → 实例化Java对象 → 执行操作
漏洞触发点在于XMLDecoder未对反序列化内容做安全过滤,导致攻击者可通过恶意XML注入任意Java代码。
关键代码分析
漏洞位于wls-wsat.war!/CoordinatorPortType.java:
public void processXML(XMLStreamReader xmlReader) { XMLDecoder decoder = new XMLDecoder(xmlReader); // 未校验输入直接反序列化 Object obj = decoder.readObject(); // 恶意对象被实例化 invokeBusinessLogic(obj); // 触发恶意逻辑 }
攻击载荷构造
利用java.lang.ProcessBuilder执行系统命令的典型XML结构:
/bin/bash -c touch /tmp/pwned
0x02 环境搭建
实验环境
组件 版本 Docker 20.10+ Vulhub靶场 weblogic/CVE-2017-10271 攻击机 Kali Linux 2023 一键启动漏洞环境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vulhub/vulhub.git cd vulhub/weblogic/CVE-2017-10271 docker-compose up -d
访问 http://your-ip:7001 确认WebLogic控制台正常加载。
0x03 漏洞复现
步骤1:检测漏洞端点
发送探测请求到/wls-wsat/CoordinatorPortType端点:
curl -X GET http://target:7001/wls-wsat/CoordinatorPortType
若返回HTTP 200且包含WS-AtomicTransaction字样,则存在漏洞。
步骤2:构造RCE攻击
使用Burp Suite发送恶意SOAP请求:
- 请求路径:POST /wls-wsat/CoordinatorPortType HTTP/1.1
- Content-Type:text/xml
- Payload:替换XML中的touch /tmp/pwned为任意命令
步骤3:验证执行结果
进入Docker容器检查命令是否执行:
docker exec -it /bin/bash ls -l /tmp/pwned # 查看文件是否创建成功
0x04 修复方案
临时缓解
- 删除wls-wsat组件:
rm -rf /weblogic/path/servers/AdminServer/tmp/_WL_internal/wls-wsat
- 禁用SOAP协议:
false
官方补丁
升级至WebLogic 10.3.6.0.211107 或 12.2.1.4.211107 及以上版本。
长期防御
- 输入过滤:对XML内容进行白名单校验
- 权限隔离:WebLogic进程以低权限用户运行
- 流量监控:使用WAF拦截异常SOAP请求
0x05 防御思考
此漏洞暴露了反序列化信任边界的致命缺陷。开发过程中应遵循:
- 最小化反序列化接口暴露
- 采用安全的序列化协议(如JSON、Protobuf)
- 强制签名验证关键数据
参考资源
- Oracle官方公告
- CVE-2017-10271漏洞分析报告
- WebLogic加固指南
实验声明:本文仅用于网络安全研究,请在合法授权环境下进行测试!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!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 图片声明: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,觅知网授权图片,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和百度,360,搜狗等多加搜索引擎自动关键词搜索配图,如有侵权的图片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。